血塞通结合羟苯磺酸钙对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 眼底指标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血塞通结合羟苯磺酸钙对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
眼底指标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刁婷婷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 眼科,河南 南阳 473000)
摘要:目的 探究血塞通结合羟苯磺酸钙对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眼底指标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评价其使用价值。方法 选取自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8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40)与对照组(n=40)。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羟苯磺酸钙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结合血塞通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眼底各项指标及血液流变学差异。结果 治疗后,两组视力较治疗前升高,且实验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面积、渗出面积、玻璃膜疣面积、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荧光渗漏面积均较治疗前降低,且实验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中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浓度均较治疗前降低,且实验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塞通结合羟苯磺酸钙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眼底各项指标及血液流变学,且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关键词:老年性黄斑变性;血塞通;羟苯磺酸钙;眼底指标;血液流变学
中图分类号:R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278(2020)06―0094―02
老年性黄斑变性是临床上较常见性致盲性眼病,发病机制尚未被阐明,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视力表现为进行性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对于老年性黄斑变性眼病,临床医学治疗以将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加以抑制或消除为目的,常采用的方法有药物治疗、手术及光动力学等,但其疗效均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且不利于预后[1]。血塞通由三七总皂苷组成,具有通脉活络、活血祛瘀之效;羟苯磺酸钙即新型血管保护剂,具有防止血栓形成及纠正高血粘度引起的循环障碍等作用[2]。上述两种药物结合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早有报道,但对于患者眼底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方面改善的相关研究较少。为此,本研究就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眼底指标及血液流变学进行总结与分析,旨在探讨血塞通结合羟苯磺酸钙的临床实用价值,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均40例。实验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61~85岁,平均(73.09±5.41)岁;病程6~59个月,平均病程(30.25±8.11)个月。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60~84岁,平均(72.95±5.43)岁;病程5~60个月,平均病程(30.51±7.15)个月。比较两组基本数据信息,无显著差异(P>0.05),可参与研究对比。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3]标准,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等辅助诊断;②中医符合《中医眼科学》[4]中痰瘀互结证标准;③经非处药方(OTC)检查被证实为黄斑变性者;④自愿参与本调研,掌握本研究目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严重心血管疾病、肝肾功能障碍、精神异常者、造血系统疾病、心律失常及其他相关疾病者;②不符合临床实验要求;③药物过敏体征且拒绝参与研究者。
1.3 方法
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口服维生素C,200mg/次,3次/d;口服维生素E,100mg/次,2次/d;每天给予患者施图伦眼液( 德国视都灵药品有限责任公司,H20080258,规格:0.4mL:10支)滴眼3次,每次1滴。
对照组给予羟苯磺酸钙胶囊(商品名:达士明,生产厂家:北京京丰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795,规格:0.5g)治疗,1粒/次,3次/d。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血栓通胶囊(生产厂家:哈尔滨珍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5972,规格:0.18 g/粒)治疗,2粒/次,2次/d。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
1.4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时,在空腹的状态下抽取静脉血5mL,以3 000r/min速度下离心5min,留取血清待测。①眼底各项指标: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的眼底各项指标变化情况,主要包括视力、出血面积、渗出面积、玻璃膜疣面积、FFA荧光渗漏面积。其中视力采用Snellen视力评估表进行测定;其余采用OCT-1000检测仪(上海涵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进行测定。②血液流变学指标:采用MVIS全自动血液流变分析仪(重庆天海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型号:MVIS-2010)对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时患者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中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浓度进行检测。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表示计量资料,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眼底各项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前眼底各项指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视力较治疗前升高,且实验组比对照组高;两组出血面积、渗出面积、玻璃膜疣面积、FFA荧光渗漏面积均较治疗前降低,且实验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眼底各项指标对比(N=40,,mm2)
时间 |
组别 |
视力 |
出血面积 |
渗出面积 |
玻璃膜疣面积 |
FFA荧光渗漏面积 |
治疗前 |
对照组 |
0.23±0.11 |
0.85±0.58 |
0.46±0.30 |
0.91±0.24 |
1.52±0.97 |
实验组 |
0.25±0.12 |
0.81±0.63 |
0.43±0.27 |
0.87±0.21 |
1.48±0.94 |
|
t |
0.777 |
0.295 |
0.470 |
0.793 |
0.187 |
|
P |
0.440 |
0.769 |
0.640 |
0.430 |
0.852 |
|
治疗后 |
对照组 |
0.30±0.20① |
0.68±0.39① |
0.32±0.21① |
0.59±0.29① |
0.95±0.46① |
实验组 |
0.47±0.30① |
0.32±0.17① |
0.15±0.12① |
0.31±0.20① |
0.57±0.23① |
|
t |
2.982 |
5.352 |
4.445 |
5.027 |
4.673 |
|
P |
0.004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注:相比本组治疗前,①P<0.05。
2.2 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
两组治疗前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中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及血浆浓度均较治疗前降低,且实验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对比(N=40,,mPs·a)
时间 |
组别 |
全血高切粘度 |
全血中切粘度 |
全血低切粘度 |
血浆浓度 |
治疗前 |
对照组 |
6.16±0.87 |
8.26±0.92 |
11.27±1.14 |
2.12±0.24 |
实验组 |
6.19±0.93 |
8.20±0.95 |
11.32±1.10 |
2.11±0.25 |
|
t |
0.149 |
0.287 |
0.200 |
0.183 |
|
P |
0.882 |
0.775 |
0.842 |
0.856 |
|
治疗后 |
对照组 |
5.14±0.78① |
5.78±0.42① |
9.20±0.73① |
1.73±0.25① |
实验组 |
4.12±0.83① |
5.08±0.53① |
8.05±0.69① |
1.18±0.19① |
|
t |
5.664 |
6.547 |
7.241 |
11.078 |
|
P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注:相比本组治疗前,①P<0.05。
3 讨 论
经中医认为,老年性黄斑变性属于“视瞻昏渺”范畴,可根据患者病情程度,逐渐出现痰浊、淤血等不良现象,该现象极易导致痰瘀互结,进而形成本虚标实的症状。该疾病若未接受及时有效治疗,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力及生活质量。对于该疾病尽管通过其他方法可以抑制新生血管,但难以预防疾病复发,且无法根除新生血管的产生。因此,积极找寻科学有效的方法一直是该临床研究的重点。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3个月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视力较高,出血面积、渗出面积、玻璃膜疣面积、FFA荧光渗漏面积等眼底各项指标均较低,说明给予患者血塞通结合羟苯磺酸钙治疗可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经分析认为,血塞通为中成药,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苷,可有效抑制因去甲肾上腺素导致的缩血管反应产生的非竞争性,还具有舒张血管平滑肌的作用,促进心输出量增加,降低外周血管血压及阻力。此外,血栓通对血栓形成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有利于使得纤维蛋白原水平快速降低;还具有显著降低血浆总胆固醇水平及降血脂的重要作用。羟苯磺酸钙即新型血管保护剂,具有防止血栓形成、纠正高血粘度引起的循环障碍等作用。此外,羟苯磺酸钙可有效抑制醛糖还原酶,使得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减少红细胞山梨醇的形成,降低血小板聚集性及血液粘度,还有利于纠正患者其他脏器功能紊乱。血塞通结合羟苯磺酸钙应用该临床,能够更好的改善毛细血管闭塞、血液瘀滞、组织缺氧缺血等不良症状,对改善血液微循环具有协同作用,有利于降低失明的风险,促进黄斑出血吸收。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后,实验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中切粘、全血低切粘度、血浆浓度均比对照组低,说明两者药物联合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其原因在于检测全血粘度能够确切的判断出患者病情的真实情况。血塞通药物组成中,三七可有效快速溶解血块,起到促纤溶的作用,同时能够证实三七具有止血通脉活络,活血祛瘀之效,并为临床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5]。
综上所述,血塞通结合羟苯磺酸钙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眼底各项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水平,且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单明华,梁丽,王云松,等.光学相干多层扫描在老年性黄斑变性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8):2117-2118.
[2]李敏,梁崇玺,杜春兵,等.血塞通联合羟苯磺酸钙对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治疗价值分析与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2):125-126.
[3]黎晓新.普及推广“中国老年性黄斑变性临床诊断治疗路径”,规范老年性黄斑变性的诊断治疗[J].中华眼底病杂志,2013,29(4):341-342.
[4]刘冬梅,毕宏生.伴有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白内障手术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3,31(11):1379-1382.
[5]隋亚楠.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8):93-93.